热议 | 馆藏文物“长毛”似金丝猴?日常维护文物需用心!
“之前这一例文物也发现过类似情况,只是它(出现问题)的频率、频次很难确定。展柜里面有温湿度调节。当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后,就及时做了处理。”
那么,正处在黄梅天的南方博物馆又境况如何?为此,位于杭州的钱江晚报也及时联系杭州地区的多家博物馆,以了解博物馆文物的保护情况。
杭州博物馆馆藏部主任徐颖说,按照文物的类别来看,梅雨季对纸质文物的影响是最大的,特别是书画类文物,保管不当,很容易发霉,而生成霉斑后去除就很不容易,因此保管和展览时的去湿、防潮工作很重要。
“我们博物馆的库房或展区,都是常年保持恒温恒湿的,温度维持在20℃左右,湿度在55%-65%左右,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。”一般博物馆去湿去潮,会有多种办法。比如新建的博物馆,大空间范围都会用恒温恒湿的中央空调,小范围区域用去湿机器,展柜做得到位也很关键,不能有很大的缝隙让湿气有机可乘,必要的时候内部会放入一些调湿片。
徐颖主任透露,一般保管书画类文保作品,外围会用专用的布套先裹住,这种隔层就像最基础的保护膜,可以防止一些虫类等的侵扰,有条件的会放入储存盒子里,“储存的盒子,会选用吸潮功能强大的材质。”
当然,从全方位保管书画类文物来看,照度也是很关键的。如果展厅内光照过渡,也会对展品带来损伤,所以基本上书画类展品展出3个月左右就会被放回去“修养”。
“我们一般会做一些预防性保护,相当于把保护的事情都做在前面,这对于文物保护来说是比较好的方法。”徐颖说道。
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,是一座综合反映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的专题类博物馆,博物馆占地83亩,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,展陈区域由“八千年回首”主题陈列和遗址保护厅组成,建筑总体以船为造型,在2009年9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。
在遗址厅,静静的土遗址上结起了白色的长晶体。“这个就是盐析现象。”博物馆文保部主任厉小雅说,土遗址是近海,盐分含量比较高,当湿度温度不平衡的天气下,水分增发,盐在表面上结出晶体。
顺着工作人员指引,在光线较弱的遗址厅里,记者看到在发黄的土堆上,一些白色长条状晶体在微微反光,“这都是盐的结晶,和平常所看到的盐颗粒有区别的。”
厉小雅告诉记者,博物馆提前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,应对梅雨季。
对于此次“博物馆文物长毛”事件,媒体人徐秋颖发文表示博物馆应进一步详细回应公众的质疑,如文物为何会发生盐析、博物馆为什么没能及时发现、日常巡查工作中有没有漏洞、盐析对文物本身有没有影响等。她表示,博物馆承担着保存文物、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,涉事博物馆也该以此事为契机,查找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管理漏洞,完善细节,尽力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。
“让文物活起来”决不能只是说说而已,负责保管文物的博物馆更要有“温度”。博物馆负有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的使命,在文物保护方面,除了有赖于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外,更需要日常维护文物时“用心”。如此,才能让祖先留下的文物得以世代流传。
零展品到上万件宝贝,馆方揭秘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背后强大的“朋友圈”
共商“科技支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” 近百名代表齐聚“文物科技创新论坛”